站内搜索:
   
  新闻评论
【观点】投资和出口提振二季度中国经济
2014年07月19日 11:05 hjy 点击:[]

【观点】投资和出口提振二季度中国经济

2014-07-17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从官方数据来看,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消费,投资和贸易对经济的贡献力度有所减少甚至为负值,但实际上提振经济表现的仍然是投资和出口。

作者 | 刘利刚

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二季度经济成绩表昨天公布,在市场情绪普遍转暖的状况下,中国经济第二季度也出现了三个季度以来的首次回升,同比上升7.5%,不仅高于上个季度的7.4%,也达到了今年政府保增长的控制目标。

总体来看,对内财政刺激以及外部经济的好转,促成了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的反弹。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54.4%,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固定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48.5%,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货物及服务净出口拖累GDP增长,拉低GDP增速0.2个百分点。这些数据似乎表明,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消费,投资和贸易对经济的贡献力度有所减少甚至为负值,但笔者认为,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主要来自于内部,但提振经济表现的却仍然是投资和出口。

具体来看,中国出口在第二季度出现明显的好转,出口增速在5月和6月回升至7%的水平,更加重要的是,从港口吞吐数据来看,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事实上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就出现了显著的回升,官方PMI和汇丰PMI数据中的分项数据也显示,出口订单大约比整体指数提前三个月左右出现反弹。我们的实地调研也发现,很多制造型企业纷纷反映,今年的出口尤其是对美国市场的出口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增长。从这些方面来看,中国的出口实际表现远远好于海关的统计数据,从另一方面来说,进出口数据被金融套利行为扭曲,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对中国经济进行更加准确的解读。

另一个拉动经济成长的,则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5月和6月的信贷数据显著高于市场预期,成为市场认为中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可能出现进一步好转的主要依据。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在信用风险上升的大环境下,对普通企业的贷款变得谨慎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在这种状况下的信贷投放力度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府支持项目的推动。

比较明显的迹象是,中央财政在过去两个月的支出力度出现了明显的加快,同比上升幅度超过20%,而在前四个月却只有8%左右。与此同时,政府支持类项目的支出力度则可能更大。比如说高铁投资计划在今年很可能超过1万亿元,远高于去年大约6300亿元的实际投资,棚户区改造则计划投放1万亿元的资金,这几乎是去年的三倍口口国开行甚至为此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来进行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的投放。

在这种“定向刺激”下,我们看到与基建高度相关的粗钢产量出现明显的上升,高频数据显示,到6月底,粗钢产量同比增速大约达到了6%左右,而在第一季度底其增速几乎为零。

这样的两个推动力表明,中国经济在下半年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动能,笔者也因此将中国经济全年的增长预期从此前的7.2%上调至7.5%,与此同时,由于整个十二五期间的就业状况明显好于此前的预期,中国政府很可能下调明年的经济增速至7%,以利于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结构性改革上。

当然,要保持经济增速在下半年达到7.5%,财政政策保持积极之外,货币政策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放松,比如说在资本流入减缓的状况下,中国央行也需要更加积极地对市场释放流动性,这其中包括降准甚至降息等传统手段。

当然,中国经济存在的风险仍然在于房地产市场,伴随着成交量和投资增速的下滑,房地产市场的未售房屋存量也仍处于上升趋势中。长期来看,中国的城镇化仍将带动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同时中国已经有若干城市取消限购举措,这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但短期来看,供需矛盾仍然在很多城市较为突出,对于中国政府来说,避免房地产市场下滑影响整体经济表现,但如何平衡房地产市场中的供需矛盾,仍然需要采取更加谨慎但积极的政策取向。

另一个风险则来自于银行系统。近期青岛港融资丑闻的爆发,对于整个金融系统来说,都是一个具有警示和警醒意义的事件。对于中国快速扩张的银行系统来说,漠视风险的存在意味着更多的风险将在未来爆发,而商品融资背后的道德风险和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则仍将拷问中国金融系统的承受力。所幸中国的商品需求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这将也有利于避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风险控制、业务增长和市场竞争之间取得平衡,需要更加前瞻性的思维和更加现代化的运营模式。

本文作者刘利刚是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条:【专栏】楼市低迷威胁中国经济增长目标 下一条:传统银行纷纷涉足P2P:行业增速年均5倍

关闭

本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无任何商业目的。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菠菜资源平台大全 邮政编码:250100
联系电话:86-531-88364625 传真:86-531-88571371 电子邮箱:econ@sdu.edu.cn